升级产业链 振兴添动能
3月26日,沿205国道拐进永安市洪田镇小磉村,村口,一个高7.8米的钢构厂棚屹立,工人正忙着进行进口路面铺设。“这里正在建设果蔬分拣包装场,投入使用后,将实现柑橘产业全链条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三明市民政局驻小磉村第一书记张开辟说。
小磉村位于洪田镇西南部205国道旁,距集镇12公里,距永武高速公路洪田互通口10公里,人口710人。
早年,小磉村有小煤窑。前些年小煤窑关闭后,当地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开发果园。村集体盘活资金,用活政策,投入42万元扶贫资金在洪田集镇购置店面,建设农产品电商平台项目,通过收取店租分红,每年村集体增收3万元;投入扶贫资金22.69万元建设3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每年村集体增收3万余元。依托农特产业优势,成立5家专业合作社,推广种植特早蜜、脐橙、柚子、沃柑、桔柚等水果3000亩,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果农+市场”的经营方式,注册“小磉桔”商标,年产值达4280万元。小磉村先后获得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省级卫生村、省级森林村庄、三明市级“六无”村等荣誉。2024年村集体收入26.7万元。
如何增强小磉村的发展后劲?小磉村发挥跨村联建纽带及三明市民政局派驻村第一书记的引领作用,积极对接争取上级部门政策和资金项目支持。
位于中洋村民小组的乡村振兴便民服务中心综合楼是小磉村着力打造的民生工程。去年重阳节,一楼的长者食堂开张,村中的120位60岁以上老人一日三餐得以解决。现在这个中心正在装修二楼活动室、三楼民宿。“目前项目已投入100万元,配套安装电梯。活动室建成后,村中爱热闹爱敲鼓的老人可以聚在这里活动,三楼出租给柑橘客商,还能创收,用于补贴长者食堂开支。”张开辟说。
“小磉桔”品质好,果农不用外出推销,每年浙江、上海、江西的客商驻点收购。过去村民卖柑橘,没有集中的场地,产销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单一、客商收购不便、收货效率低,常因果蔬保鲜不当出现“旺季烂、淡季断”等问题。为此,小磉村筹资100万元,建设果蔬分拣包装场项目,新建建筑面积1869平方米的果蔬分拣包装场,引进多条全自动柑橘果品筛选、杀菌、包装生产线及冷链保鲜库等设施,场内配套电商直播间,为果农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以提升“小磉桔”品牌价值。项目建成后,可以覆盖水西、水东、大科、马洪、磉溪、长川等柑桔村,通过提供果蔬分拣、加工、代储服务,共同做大洪田柑桔产业。
过去,外地客商来采购,小磉村没有住宿点,都是到洪田、小陶落脚。村民活动中心配套民宿,解决了这个难题,这样客商就能直接上山选果,提高效率。张开辟说,果农上山干活,点外卖用餐不方便,长者食堂开办后,统一送饭,让山上果农也能吃到热饭菜。
配套服务,延伸产业链,村中的能人也积极参与。退伍军人林家星牵头办起顺星果业合作社,最近正用无人机为乡亲们提供防虫作业服务。
春日,果园里弥漫着阵阵花香,“产业兴、乡村美、百姓乐”,小磉村一幅新画正在绘就。(全媒体记者 王长达)